110學測作文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」的反思
今日(2021年2月2日)晚間與好友餐敘時,聊到110年的學測作文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」,這個話題在學測舉行不久後,甫即成為了全網熱議的話題,不少學生抱怨為何作文題目會如此刁鑽,甚至是了無新意。然而,就我個人的論點而言,其實這篇或是現在大考中心的作文,是值得拿出來探討的。
事實上,隨著科技的發展,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之下,要獲取大量的資訊並非難事;相較於我們父母的那個年代(約莫50至70年代),資訊並不流通,當時的教育體制也是要求學生成為一座圖書館,能夠得到越多的知識越好。但正如上述所言,現在人人都可以成為圖書館,但是為什麼近年來有諸多學生表示,作文對他們而言是一場巨大的惡夢,會因為作文寫的不夠好,而面臨成績遭到吞噬的狀況。我認為是有跡可循的。
在講求速食、簡潔的科技時代下,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知識,由YouTube頻道的趨勢就可以觀察到這個現象:時間越短的(約10至15分鐘)影片,其點閱率以及觀看次數會相較於時間長的影片要高出許多。但是,在如此快速的知識傳遞模式下,有多少人能夠在看完影片之後,吸收所有知識;更甚者,又有多少人能夠在影片中或結束時提出自己的疑問,並上網查詢資料以佐證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,或查證該講述人所言是否屬實。我相信大多數人在觀賞完影片後,都是被演算法帶到下一部影片,上述的行為多半不存在於現代人的「知識獲取習慣」當中。最近一份PISA的報告指出,我國學生的閱讀能力排名為17,但相較其他亞洲國家,這樣的成績並非值得驕傲。閱讀對現代學生而言,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,對多數學生而言,書籍只是冗長文字的組合、知識的堆疊、詞藻的堆砌,甚至認為閱讀是浪費時間。也正因為這樣,作文才會成為現在台灣學生普遍面臨到的問題─無法用具有邏輯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。
身處於這樣的年代,我們當然不可能,也絕不會回到20、30年前那般,資訊不甚流通的生活。因此,面對速食文化的衝擊,現代學生應該做的,並非成為一座座龐大的圖書館,而是成為圖書館的「管理員」:當有一個人上前詢問該如何解決某某問題時,身為圖書館管理員,必須要有能力將與該問題相關的書籍交付給其,以解決該名提問者所面臨到的問題;學生亦是如此,我們必須對這個世界抱持著好奇、熱情,並嘗試提出問題,然後運用我們現在人人都具備的圖書館,攫取相對應的資訊,進行整理、整合,最終運用所學提出解決方案。
最後,作文考的不僅是一個人的行文能力,更是考驗一個人的邏輯推理是否縝密,以及一個人能否運用其所學,解決當前面對的問題。